当前位置:首页 > 观点 > 正文

刘桓简介历史(刘桓)

刘桓简介历史(刘桓)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刘桓,以及刘桓简介历史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 本文目录一览: 1、汉朝文帝是谁? 2、...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刘桓,以及刘桓简介历史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
本文目录一览:

汉朝文帝是谁?

汉文帝刘恒(前202年—公元前157年),西汉第三代皇帝。刘邦第四子。汉朝历史上最杰出的守成之君。

汉高祖十一年春,平定了代地,被封为了代王。王城在中都,今陕西省平遥县。刘恒即代王在位十七年的时候,吕后去世。吕后母族吕产等人欲作乱夺取刘氏政权。被群臣诛杀。刘恒就在这场政变平息之后,顺应天意即位为帝了。史称孝文帝,庙号太宗。汉文帝即位之后,施仁政、发展农业,亲政爱民。汉文帝和之后的汉景帝统治时期被称为“文景之治”。

汉文帝重视农耕。《孝文帝本纪》中有记载:农业是国家的根本,事情莫大于此,现在勤劳耕种的人,反而抽田租田税。农居本,商贾居末,这样收租,是本末不分。对于劝奖农耕的方法尚未完备,应废除田的租税。正是这样的措施,使得很多荒废的土地有人耕种,解决了粮食生产问题,进一步发展了经济。

汉文帝施仁政,克己守法不干涉司法。文帝废除连坐、肉刑等法律。

文帝重边防。在代王期间勤政爱民保护代国边境免匈奴侵犯十七年。即位之后的文帝多次派兵攻打匈奴。文帝善于不战而屈人之兵。通过和亲政策以及防御为主,进攻为辅的方针,减少了战争的发生。

汉文帝节俭敦朴,大孝天下惠苍生。刘恒登基第一道圣旨是“大赦天下”第二道圣旨“定振穷、养老”、“令四方毋来献”。这道圣旨表达了刘恒爱护百姓、体恤民情、关心老人的意愿,“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,每人每月可以赐米一石,肉二十斤,酒五斗;九十岁以上的老人,每人再加赐帛二匹,絮三斤。刘恒此举获得了百姓爱戴。汉文帝孝心名天下,“汉文帝亲尝汤药”讲得就是他亲自试尝汤药侍奉生病的母亲的故事,这个故事被写进了《二十四孝》中,千古流传。

延伸资料:

2021年12月14日,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,公布了西汉帝项目最新考古成果: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西汉孝文帝刘恒的霸陵。霸凌目前发掘出土的文物,其中陶器众多,没有金银器,这与史载汉文帝遗照中所说的:“治霸陵皆以瓦器,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,不治坟,欲为省,毋烦民”相吻合。

汉文帝刘恒,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吗?

汉文帝刘恒,是薄夫人与汉太祖刘邦所生。刘恒之所以成为代明君,与他母亲薄夫人的严请教育密不可分!

薄夫人出生贫寒,后被西魏王豹看中,成为魏王豹的宠妃。但薄夫人非常聪慧和有远见,给魏王豹提了许多有影响的策略,让刘帮着实头痛不少。只可惜魏王豹目光短浅,贪图小利,最后是导致自己兵败被浮,后又被刘帮暗杀!

刘邦很早就知道魏王豹有个利害的夫人,后在杂役中找到薄夫人,把她纳入偏室,后生下一子,即刘桓。刘邦把吕雉接过来后,戚夫人与吕雉矛盾日益加剧。然而,薄夫人深知自己没有任何势力,与她们争是死路一条,不如远离都城,只要能好好活着就行,在刘恒八岁时,就带着刘恒,到属于刘恒的封地代国。

代国本是个非常贪瘠的地方,刘恒到代国后,在薄夫人的教导下和代国百姓一起,兴修水利,治理风沙,短短几年,把代国治理成富庶之地。对代国百姓也很仁慈,减免许多赋税,深爱代国民众拥护,这也是陈平,灌婴等人灭吕之后推举刘恒当皇帝的主要原因。

刘恒当上皇帝之后,惮精极虑治理国家,生活上非常节俭。政活上平息了刘兴剧,刘长、刘章等诸藩王的判乱,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,使长期受战火涂炭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,恢复了生产,使广大民众生活得到改善,国库逐渐充盈。又任用了贾谊等一大批干臣,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,广施仁政,开辟了史上有名的“文景之治,”也为汉武帝打败匈奴打下坚实的基础。死后,立下遗诏,丧葬从简,不许有随葬品,这在历代君王中实属罕见,所以留下很好的口碑!

机智的刘桓在初到长安时面临了哪三大考验,怎么化解的?

西汉十二帝,孝文最称贤。

汉文帝刘桓是奠定强汉基础的一代明君,史书对于性格温和的他评价甚高,在他的本纪中常常见到诸如"以德服人"、"善人之治、"广恩博施"、"宽仁弘厚"一类的评价。这种评价比起唐宗汉武少了一份霸气,比起秦皇高祖又欠缺一丝狠绝,然而却格外凸显了其仁慈忠厚的一面。

汉文帝像

可是在勾心斗角、尔虞我诈的朝堂之上,一个老实的皇帝是很难和周围狼子野心的臣子抗衡的。在复杂的权力斗争之上,稍有不慎就将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,如果刘桓真的如表面一般,又怎能和经营良久的军功集团对抗。其实,只要我们了解了他初到长安继位时的表现,就会发现他远比看上去要强硬。

周勃欲同刘桓密语被宋昌喝止

得知刘桓已经前往长安准备继位,文武百官在周勃的率领下前往灞桥迎接他。双方见面后,首先进行了一番气氛融洽的寒暄,接下来刘桓上车打算继续前进,周勃却突然叫住了他:

太尉勃进曰:"原请间言。"

刘桓的心腹宋昌立刻大声喝止,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周勃的要求,吓得周勃不敢造次:

宋昌曰:"所言公,公言之。所言私,王者不受私。"太尉乃跪上天子玺符。

周勃影视形象

周勃在灞桥迎接刘桓的小动作颇多,先是不肯和宋昌行见礼,接下来又要和未来的天子密语,种种举动似乎和《史记》中"勃为人木彊敦厚"的记载极其不符。

其实周勃想表达忠心也好,和刘桓提要求也好,内容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此时的他释放出了两个信号。

首先,周勃要提醒刘桓,自己是匡扶刘氏的第一功臣,没有他的努力,你刘桓只能窝在代地喝西北风。

宋昌影视形象

其次,周勃意欲通过此举向天下人展示,自己并不畏惧天子,即使做出了严重的谮越行为,也不会遭到责罚,毕竟此时刘桓还只是代王而非天子。

然而周勃的小算盘,却被宋昌砸得稀碎,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发出惊天怒喝,令手握兵权的太尉也不得不屈膝下跪,痛快交出天子印,回复了人臣的本分。

这次立威很艺术,给周勃难堪和下马威的不是刘恒,伤人的话是宋昌说的,然而刘桓尊重周勃的态度和强硬立场,却也一览无遗。

未央宫前护卫引发出更深层的博弈

站在周勃的角度上,宋昌在灞桥的行为,是否伤了他的尊严呢?对于这个问题,或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臣,周勃作为一个太尉,被传达皇帝思想的宋昌呵斥几句倒也不是不能接受。

不过,人老成精的周勃似乎并不打算轻易妥协,他在未央宫外做出了第二重布置:镇守皇宫的禁卫军(从吕产手中夺得),全被他换上了自己的心腹。刘桓在入未央宫时,一度被士兵阻拦,周勃"得知"这一信息后,立刻调走了士兵,刘桓这才顺利入内。

未央宫

未央宫是天子居所,更是权力的象征,刘桓在成功进入未央宫后,下发了自己的第一道政令:

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。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,镇抚南北军。以张武为郎中令,行殿中。

太史公行文严谨考究令人佩服,从"夕入"、"夜拜"两词,我们就可以看出刘桓的人事安排有多紧迫。

其实这个时候,禁军仍然以太尉周勃为准,其实除了禁军,天下兵马的掌控权都和刘桓无关,因此刘桓任命的宋昌和张武虽然身居要职,就是光杆司令。但是,刘桓必须要通过这一人事任命,态度强硬的提醒周勃乃至军中大佬,现在是你们交出兵权的时刻了。

刘桓是如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

做完人事任命后,刘桓立刻大赦天下,宣布继位,这一举动也标志着围绕军权进行的博弈已然盖棺定论了(军派代表人物周勃在大赦前没有表示反对)。

按理说,新君已经顺利登基,诸吕之乱也顺利被平定,表面上的问题都已经被顺利解决,大汉的未来一片光明。然而,只要一件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,军功集团便不会善罢甘休,这件事情就是如何对灭诸吕事件中的功臣论功行赏。

这时,刘桓体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,他以三步走的方式做出了封赏。

陈平不封,吕祸难尽

首先,军功集团出力最多的三位大佬,陈平被恢复了左相,周勃被升到右相,灌婴被升到太尉,军功集团最看重的相权被收回,且军权也有极大的保障。

其次,出力最大的刘氏子弟,刘襄刘章刘兴居兄弟三人,都得到了巨大的物质赏赐(食邑、黄金),齐国分割出去的济南郡、琅琊郡也被悉数还给了刘襄。

最后,也是刘桓最高明的一步,他重赏了在灭诸吕事件中表现勇敢的符节纪通、典客刘揭(这两人在灭诸吕时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周勃),而之前和吕氏一度走得近却又反水的郦寄、曹窋等人却只字不提。

通过这种封赏,群臣明白了两个道理。第一,刘桓没有刻意打压军功集团和刘氏集团中的某一个,而是以一种看似公正的方式,却暗地令两大集团形成相互制约的局势。第二,刘桓不是老好人,为了交好朝臣而胡乱封赏世家。

影视剧中的刘桓

初到长安的刘桓,看似春风得意马蹄疾,实则暗流涌动祸患生。虽然我们不能用阴谋论去推测未曾发生的可能,但是在此之前,军功集团已经杀了吕后钦点的接班人,还废了一个刘姓的废帝,再结合灞桥前周勃奇怪的举动,一个代地的诸侯王实在不是什么太大的威胁。

许多亲密战友可以同甘苦,却不能同享福,归根结底,利益分配是最难使所有人同时感到满意的工作。在巨大的利益面前,军功集团和刘氏集团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白马之盟就是一张废纸,所以刘桓能不能在这张纸上署上自己的名字,和他的具体表现息息相关。

面对着一群虎狼之徒,初入长安的刘桓体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,除了两个绝对心腹被任命为安保官员外(他一共带了六个心腹),其余的朝堂权力都被他还给了军功集团,不去触碰他们的奶酪。然而在这个过程中,刘桓的种种表现都在不经意间释放出强硬的信号,告诉心怀鬼胎者休得造次。

汉文帝刘桓是什么人?

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。

刘恒(前203年—前157年),即汉文帝(前180年—前157年在位),汉高祖刘邦第四子,母薄姬,汉惠帝刘盈之弟,西汉第五位皇帝。

前196年,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,封刘恒为代王,其为人宽容平和,在政治上保持低调。汉高祖死后,吕后专权,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。

前180年,吕后一死,太尉周勃、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,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,是为汉文帝。

扩展资料:

1、刘恒的父亲

刘邦(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—前195年四月二十五),即汉太祖高皇帝,沛丰邑中阳里人,汉朝开国皇帝。

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、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、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。对汉族的发展、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。

公元前202年2月28日,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,定都长安,史称西汉。

2、刘恒的母亲

薄姬(公元前215年之前―公元前155年),汉高祖刘邦的嫔妃、汉文帝刘恒的生母。

刘邦驾崩后,因为薄姬少捞到的侍寝机会并不多,所以善妒的吕后准许她出宫,到她儿子刘恒的封国代国去,是为代王太后。

吕后薨,齐王刘襄发难,大臣诛诸吕后欲废少帝立新帝,认为外家吕氏不善,皆称薄姬仁善,故迎立代王刘恒为帝,是为汉文帝,尊薄姬为太后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—刘恒

躲入不为人知的北境苦寒之地的代王刘桓,是为了避开谁?

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,和短命的前任不同,大汉的国祚长达四百余年。提到汉朝能够延续如此之久的原因,就绕不开文景之治这个话题,正是汉文帝汉景帝父子俩施行的一系列治国政策,奠定了强汉开疆的基础。

汉文帝像

汉文帝刘桓的继位过程,堪称是意外之喜,由于吕后为了替汉惠帝刘盈消除隐患,于是高祖的大部分子嗣都难以得到善终,就连势力强大的齐王刘肥,要不是惠帝以命相保也难逃饮鸩自尽的命运。在这些子嗣中,刘桓堪称一个异类,他出身不高,因此为人低调,正是他主动躲入北境苦寒之地,才使得吕后放松了对他的警惕。

刘桓头顶天命光环出生

提到刘桓,就不得不提到他的母亲薄姬。薄姬长相动人,是反秦诸侯魏豹的妻子,著名的相士许负曾经为薄姬相面,并认为她能生出一位皇帝:

媪之许负所相,相薄姬,云当生天子。

华夏第一女神相许负

这件事给了魏豹巨大的信心,他认为这个结论证明了自己日后可以问鼎天下,于是身处汉军阵营的他开始不安分,和项羽眉来眼去,最终被韩信击败而亡。

许负被称为华夏第一女神相,她的相术毋庸置疑,可惜魏豹误解了她的意思。薄姬确实生下了一位天子,然而却不是和魏豹所生,而是和高祖所生。

有了许负的预言在前,刘桓出生伊始,头上就顶着天命所归的光环,这个身份在我国百姓强烈的八卦意愿下得到了进一步加强。要是普通人得到了这个光环,或许会感觉到荣耀、自豪或者是幸福,因为终其一生这件事都无法实现,所以在平静的生活中多了一份与众不同的谈资倒也不是什么坏事。

薄姬影视形象

可是对于刘桓来说,这种光环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烦恼,甚至是生命危险。作为高子的庶出子,在储君已定的情况下,他基本等于告别了继承帝位的可能性。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,许负的预言就像一道挥之不去的诅咒,将刘桓置时刻于危机之中。

按照过去的历史经验,虽然庶出子继位的法理基础十分薄弱,但是却也并不是完全没有,只要嫡长子有个三长两短,那么在各方势力的"合理运作"下,庶出子一样可以成为朝堂势力的合法代言人。

薄姬不为高祖所喜令刘桓行事谨慎

从青年时期开始,高祖就是一个喜好女色的人,无论是在沛县、在西楚、在濮阳、在长安、在荥阳、在彭城,他身边总是不停更换着女人。像戚夫人、管夫人、赵子儿都是他有名的宠妃。

可想而知,作为高祖的后宫,想要得到他的宠幸是多么的不容易。薄姬就是不被高祖所喜的妃子之一,终其一生,高祖也只临幸过她一次。就这一次机会,还是管夫人和赵子儿联袂争取,自己又投高祖所好才换来的:

薄姬曰:"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。"高帝曰:"此贵徵也,吾为女遂成之。"

自从这次临幸和,高祖再也没有理睬过薄姬了。不过也正是这次机会,让薄姬怀上了刘桓。

高祖越不待见的女人,儿子地位越高

刘桓出生后,由于其母亲不受高祖待见,母子在后宫之中必然受到欺负,这种欺负不仅体现在人与人的交流上,更是向朝堂势力传达了一个信号,那就是由于薄姬无法亲近高祖,其背后的薄氏宗族也无法获得足够的政治资源。

在薄姬不受宠、薄氏被名门望族疏远的这种恶性循环下,刘桓母子的地位进一步降低。刘桓虽然年幼,但是聪明的他却懂得其中缘由,为了不得罪有权有势的后宫女子,他为人低调,行事谨慎,绝大多数时间都围着母亲转,不出去招惹是非,存在感变得非常低。

刘桓主动躲入代地避开权力中心

刘桓八岁那年,高祖重视的大将陈豨在代地叛变,算上韩王信和刘喜,这已经是在代地折戟的第三个高祖心腹了。平息陈豨之乱后,高祖本来将自己喜爱的刘如意封为代王,然而不久后他又觉得代地苦寒,将刘如意改为赵王,放在了自己的身边,八岁的刘桓,就补了空缺成为代王:

高祖十一年春,已破陈豨军,定代地,立为代王。

代地地处北境,气候条件远远不如中原地区,而且不远处就是匈奴的地盘,匈奴南下必然要经过代地,就算没有大规模作战,平常对边境的劫掠也十分常见,比起在齐楚魏地享福的刘氏宗亲,刘桓这个亲儿子混得还不如高祖的远方堂兄弟。然而刘桓非但不生气,反而和母亲开心地前往代地上任。

代地是匈奴入汉的唯一通道

在刘桓看来,与其留在长安忍受别人的白眼,倒不如主动避开权力中心,去代地经营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。如果他将代地经营得有声有色又能成功抵抗匈奴,那么高祖自然是不会轻易改换代地的主人的。

因此刘桓入代后,他积极在代地治理民生,整固城防,发展生产,训练边军,将代地治理的井井有条,无论是高祖还是吕后对此也都表示甚是满意,所以也没过多干涉代地的事情,令刘桓可以在此地安心经营。

刘桓影视形象

在刘桓继位之前,恐怕没有人能想到,在汉初这场斗争的大戏中,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王爷笑到了最后。然而细想起来,这件事似乎又有着合理之处。

诸吕之乱一度使得刘氏集团和功臣集团高度团结,然而在双方共同的敌人消失后,这两大集团的就连表面上的和谐都无法做到了。从刘襄继位失败一事我们就可以看出,军功集团扎根首都长安,刘氏宗亲分居地方对中央形成合围,双方瓜分了吕氏的政治遗产后,都具备了和对方一教高下的资本。

为了避免双方立刻因为抢夺权力而展开新一轮的斗争,共同扶持一个远离朝政、没有威胁(哪怕是看起来没有)的傀儡,接下来再逐步商讨权力划分办法的方案,成为了两大集团的首选,于是行事低调躲在北境的刘桓成为了意外惊喜。然而正是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王爷,却彻底摧毁了相权集团和宗族集团,为孙子汉武帝的权力集中奠定了重要基础,令两大集团大跌眼镜。

刘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刘桓简介历史、刘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

发表评论

最新文章